欢迎访问榆林妇女网!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当前页面为预览状态,未审核文章将不会在前台展示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陕西省十大三八红旗手标兵事迹简介公示

  1、张锦秋 1936年出生,汉族,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全国八届、九届政协委员、200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

发布时间:2010-02-08 09:29 来源:榆林市妇联 浏览次数:1605
【字体: 打印

1、张锦秋1936年出生,汉族,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全国八届、九届政协委员、200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2008年当选全国十一届人大委员会代表。

60年代以来她一直从事建筑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保护与发展奉献了一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她作为方案设计人并主持工程设计的作品中获得国家级金银铜奖及省部级优秀设计奖的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法门寺工程、三唐工程(唐华宾馆、唐歌舞餐厅、唐艺术陈列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大慈恩寺玄奘三藏法师纪念院、群贤庄小区、陕西省图书馆与美术馆、钟鼓楼广场、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曲江宾馆 、黄帝陵祭祀大殿(院)、大唐芙蓉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她还参加过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毛主席纪念堂方案设计。近年来她关心并倡导城市设计,与规划部门密切配合,为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与地区建筑的现代化、为宏扬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200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入选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和11家行业建设协会联合评选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1983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1989年被评为首批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被评为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 1994年被评为建设部劳动模范;2000年获得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得首届西安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勘察设计师。

2、张立同1938年出生,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西北工业大学复合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航空航天材料专家,长期致力于材料科学领域研究,曾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她领导创立了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中心。1987年以前从事航空无余量熔模铸造理论和工艺研究,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无余量精密铸造工艺用高温陶瓷材料重大技术关键,使我国熔模铸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行列。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航空航天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在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隔热用高纯超细石英纤维、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自增韧氮化硅、定向自生共晶硼化物复合材料、硅炭氮纳米吸波材料以及钡长石复相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得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填补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空缺。这个俗称“摔不碎的陶瓷”大幅度提高了航空航天器性能,对新型航空航天器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08年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中心在西安阎良建成并正式揭牌运行,标志着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进入工程化阶段。据估算,每年可以形成10亿元的潜在市场价值。

张立同院士始终实践于教学、科研第一线,先后主持国家和部委级重大和重点项目3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主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500余篇,SCI、EI、ISPT引摘400余篇次。她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研究生30余名。她的许多学生已成为国家级杰出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

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3.9);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04);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1986); 航空部先进工作者(1984.1);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材奖、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8);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1992);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2005);陕西省最高技术成就奖(2005);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1996,2006); 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四项(1985~1988);省部级二等以上奖15项。她所领导的团队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3、牛玉琴1949年出生,汉族,小学文化,中共党员,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农民。1984年牛玉琴与丈夫张加旺以家庭承包形式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种草种树,治沙绿化。1988年丈夫张加旺因治沙造林积劳成疾,四年内八次住院、七次手术,最后因癌症夺去了生命,丈夫去世后,她继承丈夫的遗愿,带领一家人奋战在沙漠里。二十多年来她矢志不渝地和沙漠做斗争,仅靠自己及家人的双手种草种树11万亩,开发出农耕地500多亩,使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大部分得到治理,沙区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流动沙丘已得到固定,有效地降低了风沙危害,治理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为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这片在陕西北部沙漠地区开辟出的绿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治沙典范区,得到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牛玉琴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在艰苦创业的同时,不忘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作贡献。1992年她为了让本村的孩子能就近读书,就用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一万多元创办了一所小学,为了纪念死去的丈夫她将学校命名为“旺琴小学”。2000年,牛玉琴积极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的号召,在承包本村已治理好的荒沙地投资30多万元,搞起了移民工程,将南部山区24户特困户移到本村,并为移民平整了土地,实现了水、电、路三通,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证,该村取名“绿源村”。2004年为了改善当地农民交通条件,她又多方争取资金500多万元,改造了东坑镇至金鸡沙村11公里的道路,使原来坑坑洼洼、车辆行走不便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为当地农民打开了致富通道。

1988年3月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90年荣获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先进女能手荣誉称号;1993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拉奥博士”奖;分别在1991年、1993年、1994年和1996年3月四次荣获全国“三八”绿色奖章;1994年和1996年两次荣获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5年荣获首届中国十大女杰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6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9年荣获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荣誉称号;2002年荣获陕西省农村绿化女状元称号; 2006年荣获“中人环境奖—2005年绿色东方奖(生态保护奖)”; 2009年荣获“中国生态贡献奖”。

4、药立波1955年出生,汉族,博士,中共党员,第四军医大学教授,陕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国内著名医学分子生物学专家。长期在基础医学科研与教学一线工作。主编和副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等全国医学院校规划教材8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8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从事重要疾病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科学研究,有一系列重要发现,尤其是在细胞增生与凋亡的机制及其在肿瘤与炎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面,发现了新的肿瘤抑制NDRG2。对NDRG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表达调控机制、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细胞应激反应机制、转位入核机制以及相互作用分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创新性成果。承担过多项国家和军队课题,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2篇,其中有9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以第一完成人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一等奖各1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带领学术团队完成了教学与科研任务,保持了学科在国内的学术地位。200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个人、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中国科协“求是实用工程奖”,2001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2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二等功一次。

5、杨瑞辉1959年出生,汉族,中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党支部副书记、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部主任。从事护理工作整整30年。30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全部献给了护理事业,先后精心护理老人512多人,其中托老时间最长的有11年之久,有82位老人在这里辞世。

杨瑞辉同志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下岗后,自谋出路,创办了老年护理中心;她立足本职,恪尽职守,以“为天下儿女尽孝、为天下父母解难、为国家政府分忧”为宗旨,不管是瘫痪在床的、痴呆的、还是患有精神病的,她都像女儿对待新生父母一样照顾好每一位老人,让老人们真正享受到家庭和亲人般的温暖。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她总结出“五心”“四勤”“五到”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员工,教育大家不仅要牢记在心,并要付诸于行动;她以院为家,奉献爱心,把工作、事业看得重过一切。父母得了病,她顾不上照顾,儿子幼小,她顾不上管,一心一意地护理院里的老人,舍小家、为大家,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都献给了医护事业,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1993年3月被评为铜川矿务局系统“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2008年2月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创佳评差”先进个人;2008年3月被评为铜川市“巾帼十杰”、“三八红旗手”;2008年11月被评为铜川市“巾帼建功标兵”;2008年5月被评为铜川市“十佳护士”;2009年10月被省卫生厅授予“白求恩精神奖”称号;2009年12月被评为铜川市“十佳健康卫士”荣誉称号;2010年元月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0年元月被评为“陕西省道德模范”。

6、张金容1967年出生,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室主任,是载人航天工程、长征火箭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主任设计师,研究员。从1988年7月起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至今,是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研制人员之一。全程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火箭发动机研制,还先后参与了近十个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的研究设计。

参加工作后,她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宝贵的工作经验,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老一辈航天人的指导下,她从一名普通的设计员到主任设计师、学术技术带头人,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参加并主持了多个项目的技术攻关,潜心钻研技术,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设计了多种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新型发动机,制定了有效的发动机验证方案和可靠性评估准则,在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为祖国国防和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长期工作中,完成了大量的技术文件、报告、图纸、标准、论文,应邀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她心系航天事业,热心培养航天新生力量,以身作则,为培养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素质人才而奉献着自己应有的力量。2003年3月被陕西省妇联授予陕西省第五届“三秦巾帼十杰”、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4年3月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荣获全国总工会“全国先进女职工”;2005年3月获全国总工会“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称号;2005年11月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先进个人”; 2006年3月获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巾帼奖”,2006年7月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先进个人”;2007年4月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1月获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有功人员”奖章。

7、薛莹1973年出生,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中航工业西飞国航总厂垂尾前缘班(“薛莹班”)班长。她带领的垂尾前缘班(“薛莹班”)承担着波音737-700垂尾前缘的铆接装配任务,多年来,她以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把班长这个“兵头将尾”当得有声有色,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带动着班组的全体成员,使这个班组成长为作风严谨、善打硬仗、不断超越、特别能战斗的集体,成为了西飞班组建设中的一面旗帜,被公司命名为“薛莹班”。

薛莹同志牢记“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的质量理念和“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一次做好、缺陷为零”的质量行为准则,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国外装配技术,工作中认真负责,质量上精益求精,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为波音737-700垂尾交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产品从试制到批生产,从月产7架、10架、14架、17架,直到2009年月产23架,效率创奇迹地提高了三倍多,质量达到了架架优质交付。面对波音公司代表要求前缘组件与垂尾装配只能用5磅的推力、达到前缘组件上300多个螺钉孔完全和垂尾前梁孔同心这一高难度的质量要求,她带领组员成立攻关小组,经过40多个昼夜的反复实验和检查,达到了质量要求,受到波音公司代表的赞扬,全体成员获得了波音公司授予的“用户满意员工”称号。

薛莹同志带领的“薛莹班”先后荣获陕西省“学习型组织标兵班组”、 陕西省“女职工创新示范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一巾帼集体”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诸多荣誉称号,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本人2006年荣获“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国资委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 2007年荣获第七届“三秦巾帼十杰”、陕西省劳动模范,当选陕西省人大代表。200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为奥运火炬手、中国妇女十大代表。

8、李华1974年出生,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宝鸡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三大队中队长。自1995年参加公安刑侦工作以来,先后多次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民警、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公安局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工作十余年来,丝毫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无论在缉毒战线还是在刑侦基础隐蔽战线,抑或是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中,她都始终牢记一名公安刑侦民警应有的操守,坚决抵御各种诱惑,严格公正执法,为人正直勇敢,作风严谨正派,尤其善于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各种警务技能,默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其涉足的每个工作岗位上她都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赞许和认可。她先后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800余起,打击处理各种违法犯罪人员上千人,所在的部门多次立功授奖。2003年12月李华同志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公安部组织的全国第六批维和民警选拔考试,2004年9月17日作为中国首批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先遣队员赴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执行为期半年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先后承担起英文执勤官、代理后勤官、医疗翻译官的职责。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再次通过联合国甄选考试被公安部派往海地,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先后担任维和民警总部防暴顾问和高级顾问。2008年7月,李华同志,参加了北京奥运安保工作,受到了北京市公安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2009年12月当选为宝鸡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1996年被陕西省公安厅授予百名优秀民警称号。2005年,获联合国颁发的“和平勋章”。获公安部颁发的“维和荣誉勋章”。被中共陕西省政法委评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被宝鸡市评为青年卫士称号。6月被宝鸡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9月被省公安厅记个人二等功。2006年被宝鸡市评为巾帼十杰。2007年在联合国海地任务区荣获第二枚“和平勋章”。2008年3月被陕西省妇女联合会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08年3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巾帼警官、宝鸡市“十佳”民警、5月被评为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2008年10月当选为全国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并参加会议。

9、燕君芳1974年出生,汉族,硕士文化,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8年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她放弃留校机会,选择了养猪。2004年,燕君芳创建了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形成了以生产安全猪肉为目标,从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肉食品连锁专卖到复合肥生产加工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初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猪产业化的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目前集团有7个子公司,年可为市场提供瘦肉型光明猪2万头,无公害饲料3万吨,年出栏商品猪50万头,生产安全猪肉3.5万吨。2009年,集团跃入国家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燕君芳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还积极投身社会事业。她先后为贫困农户免费提供30万元的种猪,为农民免费提供300万元的养殖器械,并资助10余名贫困大学生和小学生完成学业。从2007年起,每年出资1万元,设立“杨凌中学生本香品学奖”,奖励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中学生。2008年,受省政府委托,本香农业产业集团开办了“猪倌创业培训学校”,以增强农民、下岗职工和创业大学生的就业技能。燕君芳在艰难创业、回馈社会的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各大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她的事迹,国家和省级领导多次考察她的企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燕君芳成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当选为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第七届三秦巾帼十杰、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MBA十大创业精英等,2007年她还参加了共青团中央、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人事部、全国学联六部委组织的“青春的选择”大学生创业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

10、郭文珺1984年出生,汉族,初中文化,陕西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女子手枪班运动员,国家射击队运动员。她从1997年开始在西安市军体校射击队从事射击工作,2005年被省射击队录取,2006年入选国家射击队。多年来,她凭着一股为国争光的热情,刻苦训练、毫不懈怠,在国内、国际的射击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国家和我省争得了荣誉。2006年获得亚运会10米气手枪个人亚军、团体冠军;2007年获得世界杯德国站25米运动手枪冠军;10米气手枪第四名;泰国站10米气手枪第五名;澳大利亚站25米运动手枪第四名;气手枪第五名;世界杯总决赛25米运动手枪亚军;2007年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射击项目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2007年在科威特举行的第11届亚洲射击锦标赛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2008年连获世界杯德国站和意大利站女子气手枪冠军;2008年8月,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上,郭文珺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以492.3环的成绩,打破奥运会决赛记录,一举夺得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实现了我省射击项目奥运会零的突破,为国家争了光,为我省争得了荣誉。

由于郭文珺同志在射击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陕西省体育总会、陕西省体育记者协会评为“十佳运动员”。2008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北京奥运会先进个人,被省政府授予个人一等功,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第八届三秦巾帼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