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妇女网!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当前页面为预览状态,未审核文章将不会在前台展示
首页 / 家庭建设 / 正文

邓小平家风

无私才能无畏,这是邓小平一生崇高品德的真实写照。 邓小平教育子女,最强调的就是自律。他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守法,要谨慎,不能干出格的事。 邓林说:父亲经常说,我们家的人一个是要有作

发布时间:2021-06-09 10:09 来源:榆林市妇联 浏览次数:1642
【字体: 打印

 

        “无私才能无畏”,这是邓小平一生崇高品德的真实写照。

        邓小平教育子女,最强调的就是“自律”。他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守法,要谨慎,不能干出格的事。

        邓林说:“父亲经常说,我们家的人一个是要有作为,一个是要有出息,不能有大出息,也要有中出息、小出息。”

尊老爱幼,相亲相爱

        邓小平晚年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这个大家庭里,年龄最长的是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夏伯根仅比邓小平大五岁,是重庆一个贫苦船工的女儿。全家人对夏伯根都很尊重,邓小平夫妇和儿女也随孙辈们一道称她为“老祖”。邓小平去世后,家人继续悉心地照料夏伯根,老人活到101岁高龄。

        生活俭朴的邓小平一生没有什么积蓄。晚年他和卓琳先后两次以“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他的著作《邓小平文选》等出版后,从来也没有领取过稿费。最后邓小平确定把钱捐给科技和教育事业。

不为做官,只为做事

        1977年7月17日,在决定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表示:“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他始终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儿子。

        在世人眼中,邓小平是伟人,但他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邓小平少小离家,南征北战,四海漂泊,但对自己的家庭却是特别地珍惜,对于自己的亲人也总是牵挂在心。在邓小平心里,家庭就是给他快乐、使他能充分休息以便更好工作的地方,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家,特别爱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家庭的温情。

  1992年1月27日,邓小平视察珠海江海电子有限公司,在谈到人才和创新问题的同时,出人意料地谈到了家庭问题。他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家庭不行,家庭是个好东西。我们还要维持家庭。

  邓小平非常关心后代。俗话说“隔辈亲”,邓小平也和常人一样喜欢和孙子辈的人在一起,看到这些孩子,也像普通的爷爷一样开心。他自己曾不无幽默地说:“以后如果评奖的话,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可以得这个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