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自律不谋私利,严格要求子女言行
刘少奇优良醇厚的家风一直为人称颂。他不仅严以律己,还在生活、思想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子女,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
刘少奇在生活上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开销及接济亲戚等费用支出,全靠他和王光美每月的工资,经常捉襟见肘。他平时很注意节省,衬衣总是穿到无法再补了才肯换新的。他的床单一用就是十几年,一条围巾用了整整16年。他总要求孩子“穿衣服不能脱离群众,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
“不要以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可以搞特殊,靠沾我的光,提高不了你的觉悟”
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后,亲戚纷纷要求解决工作、升学和生活困难等问题。为了纠正家人欲借他的权力谋私利的错误思想,1959年国庆节期间,刘少奇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刘少奇语重心长地说:“不要以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可以搞特殊,靠沾我的光,提高不了你的觉悟。”“正因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更应该艰苦朴素、谦虚谨慎,更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志气。不要打着我的旗号到处吹牛。”从那以后,本家和亲戚再也没有找刘少奇走过后门。
“要肯于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
刘少奇十分重视子女世界观的改造,经常要求子女,“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首先考虑集体的利益,把集体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愿望、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当个人愿望和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肯于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他在1955年5月写给儿子刘允若的信中就指出:“不要怕自己吃了一点亏,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要肯于为大家的事情吃一点亏”。
对子女一定要“严格要求”
刘少奇从来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把他们看作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对孩子一向严格要求,从不用自己的权力为他们谋私利。1951年春天,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女儿刘爱琴,预备党员期满,准备转正。当党支部就她转正问题征求刘少奇的意见时,他认为女儿对中国的事情还不大懂,向支部的同志明确表示要“严格要求”。最后通过决议,取消了她的预备党员资格。
“小孩子不能什么事情都靠大人,要让她自己闯闯,才能得到锻炼”
刘少奇对自己的孩子从不娇惯,而是让他们在社会上得到历练,经历大风大浪的洗礼,努力在实践中锻炼成才。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刘少奇把三个孩子送到学校寄宿。1965年夏天,王光美正在河北省新城县高城蹲点。有一天,刘少奇写了封信,让女儿刘平平给她妈妈送去。刘少奇说:“小孩子不能什么事情都靠大人,要让她自己闯闯,才能得到锻炼。总靠大人帮助,她倒是舒服省心,可是得不到锻炼,将来还是不会做事情。”当刘平平顺利把那封信交到王光美手中时,自豪感一下涌上了她的心头。从此,刘平平做事更加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