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勤俭持家。
“忠诚,厚道,勤奋,努力”这八个字就是朱家世代传承的家风,贯穿其中的是一个“德”字。
朱家祖祖代代都是农民,到朱德这一代是晚清时期,已经成为了佃农,十分穷苦。即便如此,朱德的母亲还能省下一点粮食去救济穷人。朱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母亲钟氏,一生俭朴、热爱劳动是母亲为朱德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养成了勤俭廉洁的好习惯,一生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
“忠诚,厚道,勤奋,努力”,这八个字就是朱家的家风。作为总司令,朱德一生生活从不铺张浪费,虽然位高权重,但是生活上却始终处处节约,每每自食其力,从不起奢侈的念头。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作为总司令,他与官兵同甘共苦,亲自挑粮食,参加大生产运动。解放后,他住在中南海,在自己家中院子里种菜,而孩子们脚上穿的都是旧胶鞋,身上穿的都是补丁衣服,铅笔也都是用到实在拿不了了才丢掉。去世之前,还把仅存的两万元钱,全部交了党费,一分也没有留给孩子们或亲戚。这种潜移默化的家风,在朱德子孙们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朱德唯一的儿子朱琦是抗战干部,在前线作战中因腿部中弹致残,曾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队列科科长。解放后,朱德对儿子说,你到铁路工作,不能当官,要从工人学起。于是,团级干部的朱琦到石家庄铁路局当了工人,先当铁路练习生学技术,然后当火车司炉,3年后当火车副司机、司机。
“要有一个理想,要艰苦朴素,要遵纪守法”,朱德总司令总是这样要求他的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