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熙二年(公元1426年),川口杨姓由山西定襄县赵村迁居下川口繁衍发展,始祖叫杨贵卿,至今繁衍生息24世600余年,属太平里(都)四甲。最初居住分布在下川口村的西寨、东寨、阳面峁、刘家沟、石寨子、狮子畔、河畔等地,扩展到前沟、糜仟咀、半墕、糜地墕、海红梁、红梁、上川口等地。后又迁居府谷境内的海则庙寨峁、沙窑子、大庄,木瓜黄草梁、圪针畔,墙头小字梁,古城西湾,黄甫寨崖湾、柏家咀、黄糜咀,麻镇,清水,哈镇,府谷旧城等地,清朝后期以来有大量的族人迁居内蒙各地。据2008年2月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的川口杨氏族人约3万人,其中下川口、上川口在册人口468人。
杨家自古忠厚为本、诗书为伴、耕读齐兴。明、清时期有58名秀才及以上人员,建国后党政军界均有杨氏族人担任高职要员,其中省级3人、地级13人、县级60余人;学者、专家、教授200余人;企业家数名。
杨氏家族一直重视家风家规家训的传承,无论是历史上家族的辉煌时刻,显赫人物的出现,还是现代身居重要岗位,为各个行业默默奉献的人民公仆,以及一般的普通家人,杨家人一直秉承“忠、孝、勤、俭”良好家训。曾五修家谱(道光八年修订的二十二册家谱现存于府谷档案馆)。康熙四十三年修建的杨氏祠堂、香莲寺(2013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为了维护和检视杨氏家族的家风家政,杨氏家族制定了一整套族规、家法、包括家祭、家规、家训、家约、家箴、宗规、族规、祠规和遗嘱等。
家族文化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川口杨氏有祖训在上,有祖祠存留,有景点活跃,有家谱相传,有人文勃兴,为了传承杨氏文化,弘扬杨氏文化,浓化杨家人的血脉亲情。
从2009年起,每年农历6月13日川口古会,是杨家人的祭祖之日,也是杨家人聚会、寻根问祖的集会、文化交流的盛会。杨氏有今天,赖于家族文化,兴于家族文化的口传心授笔走书传。杨氏文化不仅仅见证了杨家后人耕读传家,它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