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榆林市妇联授予56名抗“疫”一线工作者“榆林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她们之中,有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也有筑起坚强堡垒、遏制疫情蔓延的一线工作者。她们用坚韧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大爱与担当,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了强大的巾帼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抗“疫”故事!
一、牛思倩的五味故事
这个春节和往常不一样,大年初二,本该是亲人团聚的时刻,榆林市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护士牛思倩却把万家灯火留在身后,转身飞往武汉,毅然踏上“逆行”征程,用自己的专业在荆楚大地书写爱的传奇。榆林日报记者根据她发来的微信及部分手记整理出她的援鄂故事,这个美丽的白衣天使不仅带给大家最关注的前方“战报”,更有她战胜疫情的信念和勇气。
酸味:“妈妈平安归来”
酸味,是牛思倩对女儿的思念。
在得知我市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时,牛思倩第一时间报名,并递交了请战书。家人尽管担心,但依然理解并支持她的决定。牛思倩说:“当我告诉家人要去武汉时,他们丝毫没有反对和犹豫,都很支持我的决定。连上二年级的女儿都说,妈妈,我知道你是去救人的,我会乖乖在家里哪也不去。”
带着家人的爱与祝福,牛思倩踏上了征途,但每当空闲时,她还是会思念女儿。前些天,女儿发给她一张自己画的画,画里的妈妈全副武装、拿着急救包,跟前还有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在给妈妈加油,画上写着“中国加油!妈妈平安归来。”除此之外,女儿还录制了一段小视频,用手指舞为妈妈加油打气!看着屏幕那头可爱的女儿,牛思倩心里酸酸的,“孩子想妈妈,这是简单的表达方式。其实我也很想她,很想抱抱她,但现在不行,我要集中精力去战斗,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等凯旋归来,一定好好陪陪女儿。”牛思倩说。
甜味:“谢谢你们,辛苦了”
“谢谢你们,辛苦了。”患者的每一次感谢和对治疗的全力配合,都让牛思倩心里觉得甜甜的。
1月31日,进入ICU工作的第一天,一位患者对牛思倩说想喝水,喂完水后,患者拉着她说:“听说你们是陕西过来的,谢谢你们千里迢迢来武汉支援我们,真心感谢。”牛思倩说:“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里的泪花,我说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打败病毒,加油。他也回应了一个加油的动作。那一刻,我没有顾虑、没有害怕,有的只剩一颗与他们共战病毒的心。”
还有一位患者做治疗的时候跟牛思倩聊天,说她想女儿了,泪如泉涌,牛思倩安慰他,现在的血氧饱和度已经是正常数值,只要好好吃饭和休息,就一定能早点回家。患者对她竖起大拇指,随后破纪录地吃光了一盒饭。
2月11日,牛思倩和她的战友们收到了一封患者家属的来信,信里写道:“谢谢你们这么长时间以来对我妈妈的照顾和不放弃,我的妈妈偶尔会任性、会害怕、会不适应这一切变故,还请你们多担待、多费心,同时也希望你们保护好自己,平安健康,感谢陕西医疗队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援。”
在生活上,湖北当地政府也对她们照顾得很周到,每天的饭也是换着花样,考虑到陕西人喜欢吃面条,餐厅会提供面条、油泼辣子这些食物,让她们很感动。
苦味:每天工作都很辛苦
进入重症监护室工作,辛苦是不言而喻的。
每次穿好隔离衣,走进重症监护室。紧张忙碌的工作就开始了,检查心电监护、氧气、调节呼吸机……在沉重的防护服包裹下,护目屏上全是汗,走不快,看不清,她们就这样来来回回穿梭在重症病房,每个患者的诊治及生活护理全要靠医务人员完成,一刻都歇不下来。
有一天早晨6点多,在持续的应激状态下,牛思倩左耳和颧骨附近钻心的疼痛让她坐立不安,但穿着防护服,不能去触摸脸部,同事们劝她出去一趟,处理一下,可是想到一出一进会浪费一套防护服和口罩,她还是忍住了。
牛思倩在日志中写道:“每一次工作结束,脱下口罩后看到大家脸上深浅不一的勒 痕,有的甚至压起了水泡,就会莫名地心酸。致敬,我亲爱的队友们!请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不负使命,一个不少的平安归来!榆林二院抗疫队员与你们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辣味:累并充满挑战
牛思倩每一天的工作都很繁重,亦有挑战。
有一天重症监护病房的主任突然来找她们,说要收治一个重病人,牛思倩看到,主任穿了一件无纺布的防护服,很皱,护目镜的松紧带坏掉了,打了好几个结勉强固定着,身型瘦弱疲惫,但目光里透着坚定和自信。
她在手记里写道:“那一刻我的疲惫一扫而光,立马投入新一轮战斗。”
因为整天面对重症患者,有些年轻队员难免会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细心的队长便给大家联系了心理援助热线,互相倾诉,调整心情。令牛思倩最感动的是,尽管大家压力很大也很辛苦,但团队的每一个人工作起来都干劲十足。虽然来自几十家不同的医院,之前素不相识,但在这里,因为战“疫”情,所有的人都是“生死之交”,没有小我,没有计较,大家都拧成一股劲儿,把工作做好。
咸味:泪水的味道真咸
尽管拼尽全力,但无情的病毒还是会夺走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每当这时,牛思倩眼泪都会禁不住往下流。
牛思倩忘不了那一双双渴望活着的眼神,忘不了他扭头的那一瞬间,是那么落寞和悲伤。她说:“病毒面前,人类就是这样脆弱到不堪一击,这个时候我感觉自己无力、难过、内疚。”
有一次在交接班时,牛思倩得知由她负责照顾的一位患者去世了。这位患者的父母也都感染上了新冠肺炎,父亲住院,母亲居家隔离,所以他一直非常自责内疚,状态很差。忽然这位已故患者的手机响起来,接通后,电话那头焦急地说,他是患者的朋友,因为患者的父亲两天没得到儿子的消息,要来看看,朋友拜托护士们别告诉老人实情,因为老人心脏不好,麻烦护士帮忙发一条患者病情稳定的信息。面对这样的请求,牛思倩无力拒绝。在发出那条短信后,她已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这样的痛楚,时有发生,无论如何,她们都要迅速收拾好心情,投入到下一场战“疫”中。
二、女支书樊琴的“硬核”防疫技能
府谷县海则庙磁尧沟村党支部书记樊琴,自正月初二起,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线阵地,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一路“升级打怪”,并自创“独门秘籍”,抗疫效果显著。
手绘“战疫地图” 巧布防控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樊琴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总夹着一张她自己绘制并用签字笔标记的“战疫地图”。细看这张“战役地图”的画工并不算专业,但那粗重的线条却将村里的七个自然村内常住人口的位置、人口数量、联系方式、过年有无外来人员等信息都标得清清楚楚。
“我在村里当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天天都在村里走,对村里的情况比较熟悉了,自己凭着记忆再结合村里网格化管理的数据,就先画这么一张防疫地图。画这张图的目的是把村里防控的重点部位及所在位置都标出来,让群众更为直观地了解到村里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方便咱们排兵布阵,同时查缺补漏。”樊琴说。
手绘防疫地图,功夫不仅在纸上,更在脚上。在“战疫地图”的帮助下,磁尧沟村疫情防控网迅速织紧织密,各网格长依据重点服务图,在短时间内精准完成了人员信息摸排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制定了“五个全覆盖”防疫工作法
作为一名女当家人,樊琴工作起来很有自己的节奏感,讲究循序推进,如春风化雨般层层落实,针对难题逐项解决。她制定了“五个全覆盖”防疫工作法,即逐户排查全覆盖、政策解读全覆盖、防控知识全覆盖、信息网络全覆盖、日常巡查全覆盖,成立了防疫工作一线临时党支部,在入村路口搭起帐篷安起了家。樊琴带头检查值守,对进入本村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的监测,在入户排查宣传中她也总是走在最前面,确定无异常情况后,再让其他干部进门。为了引导广大群众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她每日往返于村里和劝返卡口,发放疫情宣传单、张贴公告倡议书、讲解防控知识。她还设法筹措医用物资,向村民发放“84”消毒液100公斤、口罩80个、医用酒精50公斤。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部署中的复工复产工作,樊琴将上级文件精神精准传达至每一位返岗务工人员手中,贴心地告知其返岗证明的办理流程。针对部分村民对返岗安全性的疑虑及时做出回应,通过大喇叭喊话的形式为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乡亲送去平安。
亲自上阵当起“爱心派送员”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大多数人一个多月都没出过门,家里的生活物资短缺,尤其是五保户和独居老人,生活更为困难。为了切实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正常生活需求,樊琴每天在村微信群里发布帮助信息,为村民义务采买生活物资、物品,并负责配送到家。她还逐户走访村内困难群众和留守老人了解生活起居,送米面、送口罩、挑水、充话费、代卖农副产品。
在樊琴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集思广益,组织村内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等人员成立代购服务队,为村民代买生活物资,既保障了村民的“菜篮子”,又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员流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党支部书记,我一定要冲在最前面,守护好这里的村民是我的责任。”樊琴坚定地说:“我要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更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解忧人。”
三、实验室里的“女战士”钟瑞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疫情,榆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长钟瑞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场”,奋战在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第一线,带领团队与疫情抗争,同时间赛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
核酸检测是最终确定疑似人员是否感染的依据,容不得半点疏忽。在检测工作中,病例样本采集和核酸提取两个环节最为关键,而病毒的气溶胶溢出极易感染检验人员。“在这两个环节中,不能喝水,流再多的汗、再口渴,都必须要坚持做完检验,忍到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钟瑞说,从接收样本、灭活病毒到核酸提取,一个一个步骤做下来,必须努力睁大眼睛、屏住呼吸、仔细操作与核对,哪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
由于样本不定时送到,为了节约防护服,钟瑞和同事们在操作完一个流程后,尽量减少上厕所及脱、穿防护服,不离开实验室核心工作区,随时待命,累了就靠着椅子休息一会。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使得钟瑞脸上被勒出了深深的印痕。
连日来,钟瑞参与检验12个县市区送检的样本1012份,排除疑似病例17例。1月28日,经过反复验证,钟瑞和同事们终于确认了一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结果,这对她来说:“靴子落地,心中有数”。在后来的实验中唯恐哪个环节有纰漏,她又把首例病人的样本作为质控,进行比对实验。
钟瑞的二宝刚刚7个月大,危急时刻,按时哺乳成为奢望,为了全身心战疫,她“狠心”给宝宝断了奶。“作为一名疾控人,我义无反顾!希望能早日战胜疫情,所有人都平安健康,我可以安心回家抱抱孩子。”钟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