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妇女网!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当前页面为预览状态,未审核文章将不会在前台展示
首页 / 巾帼风采 / 正文

吕小娥:“爱心妈妈”的幸福梦

@font-fac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face{font-family: "宋体 ";}@font-fac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fac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Arabic) ";}@font-face{font-family: "Tahoma ";

发布时间:2014-06-05 10:16 来源:榆林市妇联 浏览次数:1384
【字体: 打印

让孩子们感到幸福,这是她的梦想。她用爱心阐释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让单亲儿童感到幸福,让孤残儿童燃起希望。她就是曾被佳县妇联、县文明办多次评为“爱心妈妈”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标兵”的凌云路社区工作人员——吕小娥。

吕小娥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学习成绩优异的她高中毕业后不得已辍学回家,可不甘落后的她依然坚持自学。2011年凌云路社区招聘工作人员,她去应试了。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出色的表现,吕小娥当场就被聘用,从此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从事文书工作。她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懂得奉献,工作勤勤恳恳,耐心对待每一位居民,真心为居民服务,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永葆坚强和乐观的心态。2012年,陕西省妇联、国际计划为佳县社区搭建儿童活动平台——社区儿童幸福家园。综合平时的表现,经过大家一致推选,吕小娥成为“社区儿童幸福家园”唯一的“爱心妈妈”,在节假日、周末和寒暑假为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单亲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娱乐等多方面的综合服务。吕小娥觉得“爱心妈妈”是一个非常光荣、让人感到温暖的词语,她希望自己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可以让孩子们感到幸福的“爱心妈妈”。

用爱温暖每颗孤独的心

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单亲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等原因,他们得不到父母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幼小的心灵缺失了爱的温暖。为了解这些儿童的生活状况,吕小娥下班之后就去各个居民小区、学校了解情况,看望孩子们,并做好记录,便于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她经常与孩子们拉家常,用最普通的聊天方式给予孩子们关爱,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一个叫刘阳(化名)的孩子,父母双双残疾,家庭特别困难,孩子从出生就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关爱。她得知情况后,经常去刘阳家,给他买衣服、玩具、书籍,陪孩子玩耍,给他讲故事,帮助孩子父母料理家务。现在刘洋3岁了,每次见到她,都会扑到她怀里,跟她撒娇,舍不得她走。

让特殊儿童有个幸福的“家”

社区工作条件简陋,她积极想办法,为孩子们争取县妇联、县项目办的支持,改善儿童幸福家园的条件,她还发动身边的人为幸福家园捐玩具、书籍,让孩子们来到幸福家园就像回到温馨的家。在每一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里,她都会提早策划,设计好方案,安排好场地,为孩子们举办一些能够展示风采的活动,让孩子们得到锻炼。当孩子们尽情的表演、玩耍、嬉戏时,她总是在一边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叮嘱孩子们注意安全。活动结束,人群散去,她打扫卫生,检查门窗,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做合格的“爱心妈妈”

为了让自己学到更多培养孩子的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她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爱心妈妈”培训班。在培训班里,她总是认真地把专家讲的内容都记录下来,和他们交流探讨,把最好的知识、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教育经验、方法学到手,以便更好的教育、照顾孩子们。可每次的培训少则三四天,多则十天半月,自己的孩子照顾不了就托给邻居,家务活也顾不上,家里全乱套了。一次孩子生病,恰好又要去培训,她没有推辞,让丈夫在家看孩子。谁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可她为了照顾更多的孩子,舍小家为大家。为此孩子和她生气,不理解她,她耐心给孩子解释,还带着他一起和儿童成长家园的孩子们玩,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他为自己的妈妈感到自豪。在吕小娥的感染下,她的老公、孩子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经常给她出谋划策,家里的事情都替她打点好,让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的当好“爱心妈妈”。

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当好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情感沟通员、行为监护员、品德辅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做孩子们喜爱的“爱心妈妈”,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服务,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健康快乐成长。两年来,她开导过、照顾过、关爱过的孩子有七八十个,她和孩子们建立起非常融洽的关系,孩子们看见她都会很开心地叫她“妈妈”。

有人对吕小娥说:“你真傻,一个月600元的工资,随时可能被解聘,你这样投入真的很不值。”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母亲,能让更多的孩子快乐幸福的成长,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不需要任何回报。(刘亚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