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句陕北民谣让米脂女人美名远扬,米脂婆姨的聪慧、俊俏、贤淑、能干,闻名遐迩,享誉全国。米脂县档案局局长杜芳秀,更是米脂婆姨中的佼佼者,2004年、2007年,她被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她当选为榆林市第三届人大代表;2011年被省、市妇联评为“巾帼建功标兵”;2012年被米脂县委组织部推荐为榆林市“拔尖人才”;201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鲜花和荣誉背后是她二十多年不懈追逐自己档案梦想的脚步。
1984年,杜芳秀高中毕业,经考试录用到米脂县郭家砭乡任团委书记。四年后,由于工作出色,她被调入县档案局工作,从此她便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到档案局,她从事接待工作,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的钻劲,很快熟悉了这项工作。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她接待查档者200多人次,查阅档案600多卷,帮助有关单位和群众解决了一大批难题。有一位老教师,1962年被精减,1978年落实政策时,多次到相关部门申请恢复公职,可无凭无据始终未能解决。杜芳秀知道此事后,主动帮他查档,从一卷卷、一页页档案中寻找线索,终于在县教育局的一份文件中找到他的名字。这位老教师事后逢人便夸:“杜芳秀是个好干部!没有她帮我查档,我这辈子再也吃不上公饭了”。付出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杜芳秀逐渐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并萌发了她的档案梦。
1991年起,杜芳秀从事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由于局里业务人员少,工作量特别大,她整天奔波穿梭在各单位间,哪里任务重、难度大,就被指派到那里。当时她丈夫在农村工作,孩子读书要她接送。有一次,因加班忘了接孩子,晚上回家猛然想起,发动邻居分头寻找,最后发现孩子睡在烟囱旁,她心里既难过又自责,不禁泪流满面。1994年7月,她到县医院整档,家里正在修房子。亲戚朋友劝她请几天假,可她却说:“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单位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我是业务骨干,要起带头作用”。看着丈夫劳累憔悴的样子,她内心非常愧疚,可依然早出晚归,硬是没请一天假。繁重的工作没有使她懈怠,反而让她感觉到档案工作任重而道远,她要坚定地成为一名优秀的档案人。
1997年,杜芳秀被提拔为米脂县档案局副局(馆)长,全面负责档案业务工作。刚上任,她就下定决心狠抓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指导督促各乡镇清理积档。为了打赢这场硬仗,她带领县局业务人员,和乡镇干部同吃同住,整天翻箱倒柜、夜以继日地工作。一捆捆、一撂撂尘土飞扬的档案,让她染上了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可她强忍病痛继续拼命工作。同事们劝她回家休息几天,她都婉言谢绝。她的实干作风和奉献精神,打动感染了广大基层干部,赢得了乡镇对档案工作的全力支持。当年,全县有4个乡镇建起了综合档案室。
2007年6月,县委正式任命杜芳秀为县档案局局长,她积极争取各级领导与有关方面的支持。2008年,给档案局硬化了院落、更换了暖气片;2009年,使县委、县政府将档案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财政给县档案局安排了档案保管维护费;2010年,添置了9列36组密集架、16台电脑及摄影机、扫描仪、投影仪、照相机等办公器材;2011年,争取专款60多万元彻底维修了档案楼。她还争取县人大支持,每年组织一次档案执法大检查,使全县档案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
档案工作经常被误解是简单的整理,其实里面大有文章,只有巧干、会干、能干,使“睡着”的档案活起来,才能起到档案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杜芳秀在工作中善于动脑,不断创新。1997年初,她向县委领导建议,尽快启动全县人事档案升级晋档工作,她亲自设计的《米脂县领导干部人头卡片目录》、《米脂县副科级以上人物履历卡》,在全市率先使用。为了开发档案资源,她根据馆藏实际,组织编制了3种介绍性目录、7种查检性目录、2种资料目录,使馆藏检索工具增至13种199本,其中《米脂档案志》、《米脂档案》、《神奇的土地传奇的故事》等资料的编写,为研究米脂档案工作持续创新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县档案馆先后向社会开放了5批档案,并及时开通县档案局网站,陆续登载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使米脂档案真正发挥了资政育人作用,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她带领团队独创的“一个环节、两个机制、一个平台”和达到的一个境界被简称为“1211→1”档案系统工程正付诸实施。
在实干的同时,杜芳秀很注重理论研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撰写了20多篇档案科研文章,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发表,10多篇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在全省档案系统获奖。《关于乡镇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曾在西北五省区档案工作学术研讨会上交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步实施档案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应有作用》曾在陕西省档案局长培训会上交流。
杜芳秀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档案人,米脂县档案馆也成为优秀的档案馆,她又梦想建设档案强县。她决定先在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典型——高西沟村搞试点,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全县。为了抓好这个典型,她带领三名同事,通宵达旦地工作,亲自编写《高西沟村大事记》、《组织沿革》等8种编研资料,并利用村子档案资料,拍摄制作了《见证历史·秉笔直书——从档案看高西沟生态建设专题片》,用活生生的音像资料来见证这个老先进村的辉煌历史,以体现村级档案的重要性。2007年7月,全省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在高西沟村召开,会上播放了这个专题片后,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给予热烈的掌声,当得知该专题片是由杜芳秀撰稿策划、执导编辑时,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她说:“这个专题片出自一个小小的县档案局局长之手简直不可思议!”当年9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和平一行来米脂视察,看了高西沟村档案室和专题片后赞不绝口,提出要在全国档案系统推广米脂的经验。
二十多年来,她跑遍了全县180多个基层单位,亲自指导建立了80多个档案室,整理档案40多万卷(册),培训基层业务人员970人次。全县127个基层单位建立了规范的档案室,39个单位通过了省级目标管理认证,其中8个通过了省一级和AAA级目标管理认证。2011年,米脂县级档案馆成功晋级为国家二级档案馆。杜芳秀觉得自己的档案梦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梦想的内涵也不断丰富。
杜芳秀的梦想还有很多,她梦想自己成为一个美丽优雅的女人,但她更多的时候是与故纸堆打交道;她梦想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贤妻良母,但她更多的时候是为工作而奔忙;她梦想自己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天使,但她为档案事业连自已的身体也无暇顾及。她为了档案梦牺牲了其它的梦想,但她说她不后悔,因为在追梦的路上,她收获了很多,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她享受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