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妇女网!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当前页面为预览状态,未审核文章将不会在前台展示
首页 / 巾帼风采 / 正文

王在在:村妇干的刺绣梦

@font-fac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face{font-family: "宋体 ";}@font-fac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face{font-family: "Tahoma ";}@font-face{font-family: "Symbol ";}@font-face{font-fami

发布时间:2013-10-21 17:18 来源:榆林市妇联 浏览次数:2252
【字体: 打印

“巧女人你们转过来,不要荒废了自己的才,少摸两把麻将牌,多做两对绣花鞋,让咱们全家人脚底生花好运来……”这是原府谷县府谷镇温李河村妇女主任王在在在接受采访时自创的诗,今年63岁的她是一位闲不住的老人,在兢兢业业工作之余坚持、热爱着自己的梦想——刺绣。

王在在曾经是府谷县温李河村的妇女主任,并且干了40多年。温李河村是距离县城比较近的村子,这里的男子都出去打工,留下妇女在家带孩子,但是妇女当中存在着一些恶习,比如打麻将,玩扑克牌,虽是小赌,却导致家庭矛盾频频发生,家庭和谐受到威胁。作为村妇女主任的王在在经常是走东家到西家的调解纠纷,苦口婆心的劝说,常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理的井井有条。说起王在在,村里的杨晓琳(化名)十分的感激。几年前,杨晓琳丈夫在外跑大车,上有婆婆下有两个小孩,生活并不宽裕,可杨晓琳却爱上打麻将,婆婆看不惯,两人五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婆媳关系越来越紧张。王在在知道后,尽力做调解工作,教育杨晓琳要体谅丈夫和老人,试着换位思考,搞好家庭生活。王在在还帮她建起了村里第一个种植蘑菇的温棚,在杨晓琳的努力下,当年一栋温室净收入10000多元,从此她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家庭致富上,不再打麻将。婆婆见儿媳踏实劳动心里乐开了花,不但开始主动料理家务照顾孙子,而且对儿媳也变得越来越体贴爱护,婆婆逢人就夸是王在在教育好了媳妇儿,并让家庭走上了富裕路。

王在在从小就喜欢刺绣,她是远近闻名的刺绣能手,她常教村里的妇女们刺绣,叫她们在闲暇时间做做鞋垫、绣绣盖巾,勤俭持家当好贤内助。这个办法把许多沉迷赌博的妇女从赌桌拉了回来,丰富了妇女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家庭和睦融洽。

去年,干了40年村妇女主任的王在在离任了,她专心追求自己的刺绣梦。靠着长辈流传下来的技艺和自己的灵感,她绣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鞋垫、兜肚、钱包、针线包、烟袋、荷包、三寸金莲。她的代表作《十二生肖与花鸟鱼虫》采用不同的针法及独特的手工技艺,十二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花鸟鱼虫线条优美,极富浓郁的地方特色。经过多年的钻研与构思,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并自创了双面绣绣法,技艺精湛,层次错落有致,针法细密,不露边缝。《熊猫翠竹》、《百灵彩梅》、《兔遇百财》、《鹦鹉观花》等双面绣作品中所绣动物无不惟妙惟肖,让鞋垫儿的正面和反面都一样的色彩鲜艳、生动逼真。她还亲自为每件作品创作自由诗,为《熊猫翠竹》题的诗是:“心无杂念意志坚,衬托山青艳阳天,国宝喜爱美家园,为国为民做贡献。”每当看着这些自己的作品,她都会高兴地说道,“一件件作品我都会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看着作品的完成,心里很有成就感!”。

现如今的王在在在当地小有名气,2010年10月,榆林电视台专访了她,并在《榆林新闻》的《记录陕北》专栏展示了她精湛的刺绣技艺。2012年10月,中央电视台记者专程来家拍摄了她的刺绣作品。2011年7月,她出版了《王在在刺绣》一书,为府谷刺绣书籍编著填补了空白。至今她的刺绣作品已有400多种花样。在她看来取得的荣誉并不是她最想要的,能够将这一艺术传承下去才是她最大的心愿,“这是一门手艺,我不能让它失传了,要传承下去……”现在不少邻里乡亲、一些爱好者慕名而来,拜王在在为师,向她学习刺绣,她总是欣然接受。

尽管王在在在刺绣领域有了一定的成绩,但她觉得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她说:“我今年63岁了,但是感觉自己还没有老,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想着要干一行爱一行,把我所爱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再出一本书,将我这些年的作品与心得做一总结;艺术作品也要将其赋予生命力,我想将我的作品在一些古装影视作品中体现,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喜欢它!”

让我们衷心的祝福她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