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妇女网!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当前页面为预览状态,未审核文章将不会在前台展示
首页 / 巾帼风采 / 正文

拼搏赢来的幸福

姬桂玲,榆林市宏宏煤炭经销责任有限公司经理,市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省妇联授予的和谐家庭主妇,多次被县、乡评为致富女能手、创业女强人、学雷锋先进个人就在我们面前。30多岁的她,身材偏瘦,脸上明显的有

发布时间:2011-08-08 17:32 来源:榆林市妇联 浏览次数:1306
【字体: 打印

姬桂玲,榆林市宏宏煤炭经销责任有限公司经理,市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省妇联授予的“和谐家庭”主妇,多次被县、乡评为“致富女能手”、“创业女强人”、“学雷锋先进个人”就在我们面前。30多岁的她,身材偏瘦,脸上明显的有许多皱纹。然而,她那双沉稳、淡定的眼睛,让我们感到一个创业者内力与不屈不饶的精神。在没有注册公司之前,姬桂玲品尝过辛酸苦辣,经历过跌打滚爬,风风雨雨二十多年,从务农、跟工、做小本生意到经销煤炭,可谓起步艰难到如今的腾飞,从创业到辉煌,姬桂玲时时胸无自我,处处坦荡豁达,只要与她打过交道的人,都晓得她爽快、豪气,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了解她底细的人都晓得,就这么一个女人,粗活重活她都能干,而且她能开摩托车、三轮车、四轮车与汽车,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写下了自己人生得意之作。

从小家里“穷”立志长大后要改变这种“穷”的日子

姬桂玲的童年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她耳闻目睹的就是日夜辛勤劳作的父母,整年缺吃少穿的生活。那种“穷光景”至今定格在她脑海里,“家里兄妹多,缺少劳力,加上天灾,一到夏天,就靠洋槐花,杨秃稍叶子,苜蓿花等充饥,真是吃了上一顿没下一顿,看着我们饿得叫唤,母亲没少抹眼泪”。姬桂玲这样简单地讲述她的童年,“村里光景好一点的孩子,开始上学了,我只跟了半年幼儿班就退学了。家里实在太穷,毛二八分钱拿不出来,只能回家帮母亲带弟弟,干零活。当我看着别得孩子上学回家的时候,不止一次地跑去问在学校学些啥东西,那种求知的愿望,至今也很难释怀。”姬桂玲本来说话很直爽,当她说到没有读书的这一瞬间,我们觉得她的眼睛有一些遗憾与说不清的东西闪现出来。在陕北米脂那个叫井家沟的村子,让她无法抹去的记忆,一个少女对知识的崇拜和向往,一直延续至今。

也许这样,才使姬桂玲过早地成熟长大。她小小的年纪便是一把务农的好手,犁地、撒类、锄地样样都会,那种不服输与不认命的性格,还有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她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心志。在每天“受完苦”时,她在那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子里,经常独自站在硷畔,望着绵延不断的黄土山头,她心里明白,走出这些山头的远方,有一种不一样的天地与生活,那便是多少人向往与梦寐以求的幸福啊!

想到这些,姬桂玲觉得浑身上下热血沸腾,像有一股巨大的能量要释放出来。“穷不可怕,怕的是志短”,她这样勉励自己。正如民谚说得一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姬桂玲不仅是好“受苦人”,她在三个姐姐陆续出嫁后,在家里喂养三只绵羊、两头猪、一百多只兔子。她每天上山乱草、挖苦菜,还刨野扁豆根,这种超负荷的劳动,让一个体质弱又受饥饿的女孩早已吃不消了。有一次,她去离村很远的地方背一背草,手里还提大筐苦菜回家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当她跌跌爬爬从泥泞的路上回到家时,家人发现她口里鼻子里全是血,母亲心疼地给她替换全是泥水的衣服时说:“鬼女子,真不要命了。”

因为“穷”,姬桂玲立志长大后要改变这种“穷”的日子。她说,那一年,她给县药材公司卖野扁豆根110公斤,怀揣回来770元钱的时候,她想以后的“穷”日子不会长久下去了。

跟“苦”较劲你不怕“它”就倒

有志气的人是勤劳的,勤劳意味着要吃“苦”,姬桂玲除了帮家里干农活外,她还走出去,到镇川粉房干零活。那时候,尽管工资不高,但对于一个农村姑娘来说,这份除了农产品外的收入,使家里的“穷光景”渐渐改变起来。许多人不知道,在粉房干活,真可谓又脏又累,就是一个男劳力,干上一天也够呛。而姬桂玲,从挂粉条、晒粉条、捆粉条每一个环节做起,一丝不苟,苦与累对她来说,不是什么克服不了的事,她清楚,自己缺少文化,好高望远的事干不了,只有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改变自己命运。那阵子,她看见乡邮递员骑着摩托车送信时,她说真得羡慕死了,心想有朝一日自己能有一辆摩托车多好。那种踌躇满志、势在必得的表情,让许多同龄人从那时便刮目相看,他们都说,“姬桂玲这女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面对生活的压力,姬桂玲什么苦都能吃,她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她跟工,摆小摊,起草摸黑,从来没消停过。”后来,她结婚了,压力越大了,丈夫家同样一贫如洗,何况很快有了孩子。为了能挣到钱,她只好把孩子用绳子拴在炕上,她赶时间去摆摊,有时不忍心,干脆把孩子背上,一边干活一边哄孩子。她说有一次从镇川往家返回时,一天没有吃东西,当走到一个小卖部跟前突然觉得饿了,已经饥肠辘辘的她花了一块钱买了5个面包,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剩下的却舍不得吃了,她拿回去给公婆。姬桂玲说这情景时,还在感叹地说,“不怕你们笑话,当初那个穷让人几乎没方向活人,后来还做过多次吃够面包的梦。”

是的,凡是有活着方向的人总是会有机遇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姬桂玲的人生有了巨大转变。她觉得城市化进程中,大批农村人涌进县城,行行都能出状元,自己为什么就不能。经与丈夫商量,她们举家全迁到米脂县城,用仅有的600多元钱做资本,租了一块闲置的土地,开始经营煤炭。

姬桂玲说,“小本生意,没风险,只要自己服务好,有诚信,多吃些苦,赢得别人的依赖,其余的事就好办了。”也正是如此,她的零信煤场生意红红火火起来,殊不知,在这红火的日子里,姬桂玲真是起早摸黑,仅靠一辆三轮车,一个镑称,开始了最初的营运。她既是经理,也是搬运工,既是过称员,又是驾驶员,谁都不曾想到,在米脂大街小巷有一个开着三轮车送炭上门的婆姨便是她。有时间她像一个黑脸包公,人家公不清她是男是女。很快,在米脂不大的县城里,人们都晓得有一个女人开得“炭店”,无论刮风下雨,天冷天热,只要你打招呼,炭随时就到。看着她熬红的眼,家人曾劝她说,开炭店自古是男人们的事,拿轻夺重,起鸡叫睡半夜,一个女人家累坏了身子不半辈子不好过了。

是放弃还是继续?姬桂玲说,“自己思想斗争很激烈,作为一个女人,虽说住进了城里,但几年来她从未悠闲地逛过商店进过超市,更不用说穿一点像样的衣裳,整天和煤炭交在一起,就是一个煤黑子。那苦呀,累呀就根本顾不上想。心里只有一个目标,自己也许天生要吃这些‘苦’,只要不怕,‘苦’就自个倒了。”最后,她还是坚定信心,只有一个字“干”。

独树一帜创业只要有诚信就换得幸福来

姬桂玲这一干又是几年,现在,她说自己靠“滚雪球”的做法把自己的事业干成的,看着煤场的筛选机、铲车、小车和各种机械设备,我们不由地惊叹,姬桂玲这个从不认“输”的女子,真得把事业弄大了。她说,“实在不容易,当初的几百块钱就开始闹世务,中间还和别人求奶奶告爷爷贷高利款,少不了人家白眼。尔格好了,经销渠道顺畅了,苦力活也基本没了,装、卸、拉都是机械活,自己总算轻松了。”

其实姬桂玲并不轻松,现在她注册的宏宏煤炭经销责任有限公司将近20号工人,光大型机械设备近300多万元,每年上交国家税近10万元,这需要她去呕心沥血地去经营。无论前面的道路有多少千变万化,我们相信,对于姬桂玲来说,任何险阻她都不惧怕。

在公司办公室的墙壁上,一进门我们就发现“公司是咱家,工作靠大家”的几个字,还有各种岗位责任制度、安全制度、财务制度,办公桌摆满了电脑、打印机、传真等现代化设备,谁都不会想到,十几年前,一个农村姑娘拖家带口地走进城里,死磨硬缠地租来一块闲地,自己盖起了两间土坯房就做起了自己的“生意”;还有,她为了诚信,有一天自装自卸了四五吨煤,手指破了,脖子也肿了,她没哼过一声;还有一次,她看见路上被机动车撞伤的人,肇事者跑了,伤者在那里痛苦不堪,出于人的本能,她把伤者送往医院,万万没料到伤者竟然诬蔑自己就是肇事者;……这许多的点滴,让姬桂玲这位“硬”心肠的人泪花闪闪。

“现在不像从前小打小闹,作为公司负责人,我要在这个行当中立住脚,站得稳,就要独树一帜创业,只要有诚信就换得幸福来。”姬桂玲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与此同时,她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第一个在米脂县农村设立“救助妇女奖励基金”,她带头捐款,而且帮助几名贫困大学生,只要有生活困难的乡亲们向她借钱,她从不计较多少,有求必应。在米脂,姬桂玲的名字可以说响当当的,众人有口皆碑。

市场的瞬息万变,经营任何产品都不可能永盛不衰,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独霸某一产品于一世,何况眼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姬桂玲看出了我们的担忧,她说自己正顺势而上,全方位的改变她的经营策略,有许多计划和设想都在她脑海里正逐步实施,到时候,她欢迎我们再来。

是的,姬桂玲的信念就是拼搏,她的目标总是远大的。看着她一副对任何事都不在乎的自信,凡是熟悉她的人,就能知道她的心底,那种透明、温暖、平静、善良很独具魅力的。我们也知道,有这种心境的人是能干事业的,是可以与之交往的,米脂应有这样的好婆姨而欣慰。

年轻人要学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