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妇女网! 2025年09月28日 星期日
当前页面为预览状态,未审核文章将不会在前台展示
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以民为本履职责 爱岗敬业展风采 ——记子洲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科科长钟蕊

钟蕊, 子洲县检察院控诉科科长,1990年至今在县检察院工作,先后任助理检察员、检察员、副科级检察员、正科级检察员、民行科科长、政协子洲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常委、委员等职务,现任县检察

发布时间:2017-04-11 10:48 来源:榆林市妇联 浏览次数:317
【字体: 打印

      钟蕊, 子洲县检察院控诉科科长,1990年至今在县检察院工作,先后任助理检察员、检察员、副科级检察员、正科级检察员、民行科科长、政协子洲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常委、委员等职务,现任县检察院检委会委员、控告申诉科科长、政协子洲县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常委、委员。

钟蕊参加未成年人不起诉听证会(右三)

      多年来,钟蕊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求实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子洲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荣获2016年“榆林十大最美女性提名奖”荣誉称号。

       真情为民  公正执法

      “控申工作是检察机关的‘窗口’和‘桥梁’,是窗口,就要树立起党在百姓心中的好形象;是桥梁,就要同群众心连心。”这是有着20多年的“老检察”钟蕊对控申工作的定位。自1990年从事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以来,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看似简单的接待工作,但要让来访者满意是很不容易的,她到控申岗位后,积极向领导出主意想办法,率先施行控告申诉、举报工作 “阳光接待”工作,主动向来访者告知办案流程、帮助分析证据,阐明疑罪存无的法律原则,通过析法释理,取得来访者的信任理解。她始终以一颗爱民之心走遍了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共接待来访者群众1000多人次,举报信件150多件,初查50余件,立案10件,转反贪70件,立案30件,转渎检20件,转公诉5件,转民行8件,初查挽回经济损失50万多元。

       转变观念   开拓创新

      钟蕊热爱检察事业,始终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当作工作的重要部分。坚持结合检察工作需要,刻苦学习法律、检察业务和其他相关知识,及时准确地运用到检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从项目建设、村务管理、债权纠纷、土地承包、借贷合同等,她都能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弄懂、吃透、讲明,还能根据案情需要,“土”、“洋”结合,将法律法规与乡规民约、民风民俗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使得所办案件达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不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还掌握了大量做群众工作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总结出化解矛盾纠纷的“三用心”(用情解忧、用心倾听、用理服人),接待群众的“三告知”(告知办案流程,告知证据链条,告知疑罪存无的法律原则),查办案件的“四不原则”(不激、不拖、不推、不捂)。这些工作方法成为子洲县检察院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的法宝,更被当地党委、政府誉为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好郎中”,为老百姓排扰解难的“灭火器”, 为捍卫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突出贡献。

       勤奋工作  爱岗敬业

      为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的需要,钟蕊十分注重加强学习与控申工作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知识,尤其是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敢于在办案实践中运用。特别是2005年以来,控申部门坚持“两访一户”,采取定任务、包调查、包处理、包思想的“一定三包”措施,搞好“重点涉法涉诉上访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她在主管副检察长的带领下明确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对那些要求过高的来访人员,尽量劝导、妥善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对赴京进省的集体访、个人访苗头,实行主管检察长包案,限期解决,坚决做到稳定住、疏导开、处理好,决不允许因我们的工作失误出现新的信访积案和上访老户,力争把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解决在本地区、本部门。此外,她还善于分析控申工作的特点和难点,总结办案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结合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经常撰写调研文章。由于她的不断努力,使子洲检察院的控申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关注民生   服务百姓

      作为一名检察院干警和县政协委员,她深知自身的责任重大,一方面要做好本职工作,积极维护地方稳定,另一方面又要深入群众,了解民生,关注社情民意,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谏言献策。她利用工作和休息时间,经常深入群众,和他们一起沟通、交流,倾听百姓呼声,积极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反映,寻求解决办法。在工作中她对每一个带有全局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在做好处理工作的基础上,还积极的分析,不断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向党委和政府反映。多年来,她共走访群众3000多人次,提出意见、建议20多次,从而也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积极评价,都说她是百姓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