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妇女网! 2025年09月28日 星期日
当前页面为预览状态,未审核文章将不会在前台展示
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啊,大风从坡上刮过……儿时对陕北的概念是从这首歌开始,上学了,对陕北的了解是从书本上来,延安是革命圣地、白毛肚手巾是陕北农民的代表、厚重的鼻音是他们特殊的方言、信天游是他们最拿手的

发布时间:2017-03-30 09:14 来源:榆林市妇联 浏览次数:320
【字体: 打印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啊,大风从坡上刮过……”儿时对陕北的概念是从这首歌开始,上学了,对陕北的了解是从书本上来,延安是革命圣地、白毛肚手巾是陕北农民的代表、厚重的鼻音是他们特殊的方言、信天游是他们最拿手的歌儿、黄土高坡是他们最广阔的舞台……大学里,我认识了一个男孩,他来自陕北吴堡,从他那里我对陕北的了解实现了从书本到真实的跨越,再后来,我们相爱并结为夫妻,自此,我真实地踏进了陕北大地,再后来,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真正地走进了《平凡的世界》中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陕北人家。

        我工作和服务的那个村庄是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办康家塔社区,一个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古老村庄,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走进村子时放眼望去,那些参差不齐的窑洞、那些高高低低的山山卯卯,我告诉自己,这就是真实的陕北大地,当我看到那些头戴白毛肚手巾的农家人、那些黄土地上特有的肤色、听到那些吴堡特有的方言,我深深地被震撼了,这就是我即将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这就是我即将释放热情、挥洒汗水的土地。

赵婷和志愿者一起看望留守儿童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孩子,对农村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所以我热爱并且珍惜自己的工作。初到村里时,在村书记主任的帮助下,很快对村情、民情做了调查。从老乡的口中得知,我们康家塔自古就以优质的黄河滩枣而出名,是村里老乡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如今依然是漫山遍野、房前屋后的红枣,只是近几年来由于天气缘故,红枣产量不稳定、市场前景不好,人们的收入没了保障,对红枣也就不那么重视了,甚至很多枣园都长满了野草,到了秋收的季节,满园子落满了红枣,看着可惜,却又无计可施,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无事可做,打麻将、赌博便悄然成风,整个村子的民风都变得慵懒充满惰性。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心里特别难过,也特别着急,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更是农民的女儿,我懂得农村生活的不易,更清楚农民生活的艰辛,我想帮助他们,我想改变他们的现状。 就是在那一次次的调查走访中,有两户人家家庭特殊,给我触动很深。 我在心里暗自下决心要为他们做点什么。时不我待,扶贫工作开始了,我想这也许就是一个机会,我想要发挥自己小小的作用,为农民办大大的实事。想到这些,我就浑身充满了干劲。

        常厚一家在我们村里极为特殊,一家人就住在村子中间的两孔旧窑洞里,他本人脑子不是特别灵光,用陕北话说就是脑子不满,老婆亚娥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常常惹事不说还在家里乱侵害(糟蹋),犯病的时候给面粉里倒水、倒药,甚至在床上大小便,打婆婆。记得第一次去他们家里,我是捂着鼻子进去,强忍着恶心做的调查,大儿子患有严重的肾病,做手术花了十几万,二儿子打零工,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他们家生活极为拮据, 常厚平时养几只羊维持生计。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政府为了切实做好帮扶工作,要求全县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特意安排了县人大主任作为他们家的结对帮扶干部。政府提倡贫困户自主创业,政府给予资金支持。知道这一好政策,我首先就想到常厚,以他本人的实际情况,养羊再合适不过了,我同人大主任几次与常厚沟通,他也同意了,自己借钱先扩大圈舍、增加羊子数量,然后政府给与资金补助5000元,同时社区三委班子商议,又给他们全家享受低保扶持,这样一来,温饱解决了,只要好好发展养殖,慢慢改善生活状况也是指日可待的,那时候我在心里暗自为他们欢喜。

        然而,没过多久,再见常厚时,他依然是抱怨、不满,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再找他聊天才得知,挣得钱依然不够花。再细问,是这样的,在他看来,自己的家庭不好,给不了孩子优越的环境,在钱上,只要他有,只要孩子要,从来没有克制,时间长了,孩子倒是惯出来很多坏毛病,不吃家里的饭、好吃懒做,甚至拿着常厚辛苦挣来的钱到外面挥霍。二儿子打工挣的钱从来不给家里,不仅自己都花了,甚至有时还伸手问他要。听到这里,我气愤极了,我也是农村孩子,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这样教育怎么成长?穷根什么时候能拔?

       真是好机会,县委书记王华为了真正帮助贫困户,专门与榆林市职业技术学院商议,为我县贫困户大中专毕业的学生提供二十多个技能培训班,增加就业机会。我第一个想到的常厚的大儿子。亲自找他谈,打电话、当面聊,而他给我的神回复是:要学习三个月,把我绑在那里,一点也不散帖(舒服),我不去。无奈我又找常厚说,常厚的回答也是说看孩子。我无奈的放弃了,但是心里却始终放不下。

赵婷上门为老党员讲党课

        现在常厚的羊依然在养, 老婆依然疯疯癫癫,儿子依然好吃懒做,圈里的羊时多时少,赚的钱确实超过了脱贫线,但是生活质量却始终没有多少改变。我常常想,他们那样的家庭,在如今这个时代,两个儿子,恐怕娶个媳妇都难,可怕的是孩子竟还自己不争气,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侯平是村西头的另一家,第一次去他们家,看到一个男孩,眉目清秀,却不会说话,看见来人了就在我们脸上摸索,流着口水,走路一跛一跛。交谈中得知,这个孩子叫涛涛,患有先天性脑瘫,24岁了智商却跟八个月的婴儿一样,当时我就潸然泪下。侯平两口子平日里大多数时候都在家照顾儿子,侯平就近打一些零工维持生活。多年来照顾儿子的苦楚和沉重的医药费,把侯平两口子的性子磨得毫无棱角,见人言语很少,但却很热情。

        扶贫工作安排中,我特别把这户安排给我自己,平时没事的时候去家里帮助阿姨做做家务,洗洗衣服,陪小涛涛玩一会,见的多了他也就不怕我了,每一次见到我就会咿呀说话,我知道他是在欢迎我。可是我做的这些太微不足道,怎么才能让他们既不耽误照顾孩子,又能脱贫致富呢?看到他们院子挺大,空下来一块地方特别适合养鸡,于是和他们两口子商量,开始他们担心顾不过来,有些犹豫,但我一直坚持,多次和村书记去家里做工作,最后两口子被我们说服了,说愿意试一试, 我开心极了,盖鸡舍的时候我和村里书记还去帮忙干活,看着盖好的鸡舍,听到小鸡仔叽叽喳喳的叫声,我仿佛看到了一件被自己细心呵护而完成的作品一样,幸福、激动。

        曾经这个小院里除了浓浓的药味就是深深的寂寞和无奈,而今这个小院里,有咯咯的鸡叫声,侯平高亢的陕北民歌、女主人柔美的哼歌声、小涛涛的咿呀声,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就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奏出了勤劳致富的喜悦、奏出了一个家庭的成长和快乐!每次看到这个场景,我都舍不得离开,我仿佛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一起走过了阴霾,寻找到了快乐的曙光。

        我大陕北特殊的自然环境,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红枣是我的父老乡亲最无法割舍的爱,所以要发展好农业还是离不开红枣,好几回领导来我社区调查,都谈到了红枣的发展、深加工。事实上,这也是我一直的梦想。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在社区三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社区成立了“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树堂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支部管理,属于集体所有,发挥支部的引领作用,带动年龄大、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17户53人加入到了合作社,贫困户以5000元资金或以价值5000元的红枣实物入社,合作社统一收购村民的红枣,进行加工,我们加工的种类有:紫晶枣、烤枣、醉枣、枣夹核桃等,销往省内外各大超市。按照年收入,贫困户每年可分得800到1000的红利,并且随着合作社收入的增加,贫困户的分红随之增加,同时还可以在加工厂打零工,增加收入。

        社区合作社成立以后,社区党支部积极谋划,主动外出考察拓宽销路,不断增加合作社的收入,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加入到合作社的贫困户说起来都非常高兴,有个贫困户任廷恩这样说:“我本身有腿疾,自己发展产业资金不足,打工人家不要,这下好了,我再也不用担心没事干了,只管经营好自己那些枣园就好了” 。合作社的成立既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困扰,同时也激发了村民经营自家红枣的信心和热情,如今,再看我康家塔社区,依然是漫山遍野、房前屋后的红枣,只是那枣园里多了很多忙碌的身影;农闲时间,依然有人在麻将扑克,只是那闲聊中更多的是什么时候打尖、什么时候施肥;夏天的傍晚,广场里汇集了男女老少,闹秧歌的、跳广场舞的、健身的,曾经的慵懒和惰性早已被乐观积极取而代之,整个社区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气质。

        从扶贫工作开始到今天,还有以后的年年岁岁,和我一样的大学生村官、包村干部、第一书记、联户干部始终坚持在扶贫战线的最基层,我们是贫困户从家庭贫困到脱贫致富的见证者,从贫困户起初的不信任、到亲如一家,从最初头疼的数字大战,到如今的脱口而出,我们同样收获了成长,收获了贫困户的信任、支持和理解。纵然我们身边还有像常厚那样的家庭,但我相信更多的家庭都是侯平式的,坚韧、乐观,敢于面对并且改写家庭历史的家庭。同样,我们依然不会放弃常厚式的家庭,我们依然相信多一份坚持、多一份耐心,就一定可以多帮他们一些。

        我是一个小小的村官,我不记得自己曾经许给女儿的多少个愿望一一落空,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在电脑边挑灯夜战,不记得上门入户多少回,只是村里那45户94人的贫困户了然于心,说这些,不是抱怨,而是自豪。“君子通大道,修行在基层”大学教会了我文化知识,农村却提升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基层工作的最初,就接触并加入了“精准扶贫”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让我迅速的融入农村生活,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同志,这于我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收获的是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农村大熔炉的历练。

        几年来,我见证了康家塔社区的成长和进步,见证了吴堡县的发展和变化,更见证了自己的努力和成熟。这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切的体会到当一回村官才知道情真,担一次担子才懂得压力。我一直坚信,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扶贫工作迫在眉睫,村官的道路任重道远,农村工作琐碎又复杂,有苦恼也有快乐,有艰辛也有收获。要想当一名好村官,首先要把自己置身于农民中间,在农民与村官中找到平衡点,才能经得起考验,对得起大学生村官这个光荣的称号。

        如今我们吴堡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时期。从大数据上看,我们吴堡县的脱贫攻坚在全省排名靠后,退无可退,我以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正因为我们退无可退,才会激起我们吴堡8万人民绝处逢生的斗志,看——吴堡“一心两线八景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正在打开、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正在酝酿、千年石城的魅力正在彰显、主席东渡的豪情正在呐喊、空心手工挂面的美味正在散发、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战役正在拼搏、还有朝气蓬勃的你我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