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妇女网! 2025年09月28日 星期日
当前页面为预览状态,未审核文章将不会在前台展示
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无声世界 别样人生

80后的王妮娜出生在绥德县四十里铺镇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因小时候用药不当导致聋哑残疾,但她却聪明伶俐,吃苦耐劳。王妮娜12岁才开始在县城聋哑学校上学,在校期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

发布时间:2017-01-13 14:14 来源:榆林市妇联 浏览次数:307
【字体: 打印

        80后的王妮娜出生在绥德县四十里铺镇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因小时候用药不当导致聋哑残疾,但她却聪明伶俐,吃苦耐劳。王妮娜12岁才开始在县城聋哑学校上学,在校期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团县委、县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少先队员”、“县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经过刻苦训练娴熟地掌握了手语,其绘画天赋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并推荐去县上刘和平老师那里学习。

王妮娜

        2005年,怀揣着梦想的她坚持去了西安市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继续深造。王妮娜一直心存感恩,在暑假里利用自己所学的一技之长,顶着烈日整整半个月义务为她的母校---绥德聋哑学校的新校区绘制了墙报。她说,“是聋哑学校教我知识,育我做人,为母校做点儿事是理所应当的……”

         毕业后,不满足现状的她,为了寻求生存的途径,她又和正常人坐在一起学起了制衣。哪怕不要工资,只要能求得学习机会。没想到,从缝制校服、到中山装、再到西服,一步步以常人难以达到的速度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婚后,育有一女,老公因王妮娜身有残疾离异,生活所迫,孩子刚过百天,坚强的她为了养家糊口,以缝制衣服谋生。计件干活,是常人的两倍的数量,日积月累,颈椎、近视、便秘,医生建议不能再继续那么劳作了。

        调整了几个月身体后,身残志坚的她又找了罗门婚纱店学习PS图像处理,与几个技术人员(正常人)学习交流技术,难度很大,但凭她的悟性和钻研,再加上勤快,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要领,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元的工资。

        2016年4月,由县残联推荐去陕西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学习烙画技术、丝网花制作。通过学习,王妮娜发现这是一个新型行业,经过多方面的了解,让不服输的她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她首先在网络上买了烙画机、材料等,通过与西安的老师联系,寻求指导,提高自己的技能。之后她一边在家创作,一边想办法打开销路。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宣传,王妮娜的烙画、丝网花很受欢迎。王妮娜还动员了其他几个也有相同爱好的残疾人一起创业,以家为工作室,又能照顾孩子,又能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她们,让更多和她一样的人重拾信心,自力更生。

        王妮娜爱好手工编织(十字绣、针织日用品)、陕北剪纸、裁剪制衣(曾被县残联选送参加了陕西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舞蹈或者陕北秧歌(2002年曾被西安市聋哑学校选派参加第三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平面设计等。2002年作品《读书》在全国中小学学生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荣获铜奖。2003年作品《牡丹》被《陕西书画艺术交流报》征用在《全省第一届残疾人艺术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选》中。2016年在陕西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培训中所创作的特色工艺品《观音心经》被评为“烙画作品优秀奖”。同年,在陕西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培训中所创作的特色工艺品《观音心经》被评为“烙画作品优秀奖”。

部分作品

        王妮娜现已组织数名残疾人一边创作,一边教她们制作烙画、丝网花、芭比娃娃等,一边利用网络朋友圈、市场展开预定、销售。王妮娜在无声的世界里,展开了她别样的人生,就这么一个平凡而又不普通的残疾人,领跑起了一个小小团体,抱着一个切实可行的梦想,不停地奔波,辛劳地打拼着,愿她们筑梦路越行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