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是什么?家规是锁,约束着子女的肆意妄为;家规是刀,斩尽孩子的歪思、杂念;家规是灯,照亮儿女前行的道路……家规是长者定下来的处事原则、行为准则、是代代传承下来的家庭文化。
小时候,家规对于我来说就是父亲的巴掌、母亲的责骂。和大多数小孩子一样,我的童年只能用“折腾”两个字形容:逃学溜课、上房揭瓦、向过路人吐口水、往同学背后贴纸王八……每次事发,我面对的都是母亲让我意乱心烦的责骂和父亲声声见肉的巴掌。这是父母以暴力的方式向我施行家规。
母亲的责骂骂不走我身上的玩性,父亲的巴掌抽不去我心里的叛逆。我在最折腾的那个年纪出事了。那一天,我吃完晚饭后像平时一样去家附近的水沟里捉蛤蟆,准备偷偷放在邻居家吓唬人。正在我猫着腰,边寻着蛤蟆边为自己的奇思妙想暗暗自得时,一块石头从天而降,砸中了我的脑袋。我在满眼血红色的世界里失去了意识。等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父母都守在我的身边,惊喜之色掩盖不住他们眼中的血丝、脸上的疲惫。原来,我已经昏迷了三天四夜。当时,我们家庭经济还不宽裕,父母为了节省一张床铺的费用,在我的病床旁用拆开的旧纸箱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床位,两个人轮流休息。看着这一切,我仿佛是被那块从天而降的石头砸开了窍,是的,我的确是被那块石头砸开了窍。躺在病床上,我心里泛起了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想了很多本来不该我那个年纪考虑的事情。我好像突然明白了父母一直以来的良苦用心,原来母亲对我的责骂声里潜藏着望子成龙的期盼,而父亲的巴掌下全是恨铁不成钢的心酸。
出院了,我从那片单调的白色中重新回到了我“多彩”的世界。孩子的脑袋小,藏不住太多的情感。很快,我又像猴子一样回到了我的“花果山”,融进了“猴群”的世界。由于我身体刚刚康复,每次捣蛋之后,父亲的巴掌犹豫再三还是舍不得落在我身上,这更加助长了我的野性。父母给我定下的规矩成了“一纸空文”,完全没有了约束力。日子就这样继续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开始“缠着”我聊天,给我讲故事。我在本能地反感的同时,也逐渐被那一句句贴心的话语打动着,被他口中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吸引着。勇者的坚毅、智者的聪慧、贤者的壮举、仁者的善行……这一个个前人的事迹拧成了一股绳将我从疯玩、胡闹和杂乱的世界里拉了回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积累,父母开始给我购买一些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书籍,让我自己阅读。这好像给我不安分的心上安了一把锁,同时也为我推开一扇扇崭新的窗,让我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世界。我的心窍仿佛通了、眼前亮了,我极度享受这种在安静中探寻未知的感觉。后来我才明白,这是父母以“柔性”的方式对我施行的家规。
读高三的那年,我早恋了。上课心烦意乱、下课意乱心烦。脑子里整天转的都是我和那位女生美好的爱情、美好的未来,学习和高考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我初恋的牺牲品,被抛之脑后。随着高考的逼近,我模拟考试的成绩急剧下降,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出乎我意料的是,父母对我恋爱的事情并未强加干涉,只是父亲在一次饭后,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了很多关于早恋的案例。我记得父亲当时叹了口气说:“恋爱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和你母亲不应该也不会强加干涉,你年纪也不小了,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唯一希望的就是你能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理性、有度地对待。”头脑发热的我自动“屏蔽”了父母的劝说。继续投入到了那场我自认为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中。结果和很多故事一样,我高考落榜了,而我的恋情也随之夭折。在失落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逐渐从高考失利、爱情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选择了复读。在一番辛勤与刻苦后,我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在父母欣慰的笑容里,我明白了这是父母以“迂回”的方式对我施行的家规。
大学毕业了,我进入了陕西省吴堡县烟草专卖局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工作了也就意味着自由了,可以脱离父母的掌控了。但是二十多年来,家规通过母亲的唠叨、父亲的巴掌、父母的言传身教都已经深深烙在了我的骨子里,流淌在我的血脉中,印记在我的心坎上,约束着我的举止,规范着我的言行。我觉得,“家规”不是写出来的条条框框,而是父母的苦心、耐心、真心凝结起来的牵引着儿女正步向前的“绳”。
2014年底,我结婚了。我真心希望我将来的孩子不要像我小时候一样顽劣、任性,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在我们老贾家的家规的约束下能够端正、踏实、有力地走出属于他们精彩的人生之路。我也在努力寻觅着做人子、为人夫以及将来为人父的真谛,梦想着我们家和美幸福的明天。